![]() |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会计可以这样有趣 |
[发布时间:2009-04-17 00:00:00] [访问量:] |
2009年03月23日11:30 即将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会计博弈》是一本可读性很强、内容与时俱进的书。书名很吸引人:会计还博弈?博弈什么?博弈各方都有谁? 这本书文笔活泼、资料生动,也讲究阐释和逻辑分析,不乏深度。所以,我很乐意为其写序,也顺便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确切地说,是断想)。 据我所知,许多不具备会计知识的人翻阅着陌生的审计报告、会计报表和报表附注时,都会有一些疑问或感慨: 中国外贸每年损失超万亿 误差率是国外20倍(图) 15城市出房产调控细则 住建部:房产税出台不会全国铺开 一行三会确定明年工作重点 山西1/8国土因采煤挖空 煤电谈判前煤炭大省缺电预警 组图:开国十大元帅与夫人们 日本记者的一句话让我哭笑不得 审计报告好像都是模棱两可的套话呵! 报表数据精确得难以想象呵!在报表中居然能精确到人民币几角几分!看起来,会计真的是一门精密科学呵,甚至可以与物理学和数学的精确相媲美了! 表面的格式化和标准化背后,有什么奥秘?财务报告和会计报表信息真正的精确度如何呢?靠谱吗? 从报表再看下去,还有繁杂的表外会计数据、拗口的专业术语注释和补充说明信息,如何阅读才能看出些门道? 对于这些疑惑,需要学习一些会计知识,需要懂得一些关于会计准则的道理。 最近十多年来,中国的会计规范一再改动,大的变动有过几次,小的变动则一直没有停止过。为什么要不停地改动呢?用大家都听得懂的话说,就是“与国际接轨”。 在欧美社会,会计准则的建立和制定固然是由会计职业团体主导和执行,但决不是一个孤立的会计专业技术过程。必须提到两个特点:其一,订立会计准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专业标准制定过程,而是多种角色参与、多重利益考虑、多维视角审视的经济标准制定事务。这一点,从美国FASB的成员结构就可以看出。其二,会计准则从起草、讨论、征求意见到最后定案,是一个留有充分参与和反馈时间的民主过程。由于这两个特点,会计准则在生效之前,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各种经济利益的均衡。 在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生效是否具有上述两个特点呢?这显然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 不管什么会计准则,都会有其经济后果,也就是会计准则对企业、对国民经济、对全社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影响。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是会计学术研究的经典话题之一。 会计准则对各种经济交易事项,通常都会给出多种具体处理方法供选择。对各种备选处理方法的选用是否恰当,并不是科学问题,选择过程和结果不表现为明显的黑白、是非、对错,所以需要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做出“专业判断”。所谓判断的专业性,就是能够给出“合理的”、“支持性”的专业解释。正是这些专业解释,常常表现得云山雾罩,让大众摸不着头脑。 王大力、孙旭东所著的《会计博弈》,能够帮助读者拨开雾罩。对于资本市场中大多数非财务背景的“冲浪者”,或者欲将理论联系实际,或者期望通过案例理解专业知识的广大学者、学生及从业人员,都是极有益的可读之书。 ■(作者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
上一条:
朱小平:会计判断不能太乐观
下一条: 风险导向审计的是与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