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2020年第1期中心简报(总第34) | ||||||||||||||||||||||||
[发布时间:2020-05-31 09:01:11] [访问量:] | ||||||||||||||||||||||||
中心简报 2020年第1期 ( 总第34 )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编 2020年5月 本期目录 ●本期简讯 (一)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学术交流 (1)英国杜伦大学商学院何冠明副教授来校讲学 (二)人才培养 (1)会计学院2020年博士生论文答辩顺利举行 ●2020年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工作计划
●本期简讯 (一)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学术交流 (1)英国杜伦大学商学院何冠明副教授来校讲学 1月6日下午2点半,应我校会计学院邀请,英国杜伦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何冠明博士于蛟桥园北综四楼大会议室作了一场题为“The Impact of Derivative Disclosures on Managerial Opportunism: Evidence fromSFAS161”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会计系罗劲博副教授作主持,2019级会计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聆听讲学。 何冠明博士首先阐明此篇论文的写作目标是利用SFAS161法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研究衍生工具的披露是否会有效遏制管理层的自利行为;其次,表明此次研究一方面假设法规会加强公司衍生工具的相关信息披露,进而减少信息不对称与内幕交易,降低对投资者的损害;另一方面假设法规颁布之后,将提高外部投资者发现管理层自利行为的可能性,从而增加了企业使用衍生工具获取利益的法律诉讼、声誉受损等风险。 最后,何冠明博士将内幕交易和股盘崩价风险作为研究变量,把样本划分为受法规影响和不受法规影响的两部分,并基于稳健性测试、回归分析等数据检验模型,比较法规颁布在某年前三年和后三年的管理层自利行为情况,得出启示是如果公司按照法规披露衍生工具信息,那么信息披露有利于减少内幕交易,降低股盘崩价风险,进而减少管理层自利行为,且这种影响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的公司中越明显。此外,除了展示本次实证研究的假设条件、数据处理技巧及研究结论外,何冠明博士还谈到了此项学术研究的意义,加大遵循SFAS161法规的监管,充分发挥法规作用保障公众利益。 (二)人才培养 会计学院2020年博士生论文答辩顺利举行 2020年5月28日,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20届博士生论文答辩于蛟桥园北区综合楼顺利举行。本次答辩邀请校外专家九江学院陈小林副校长以及南昌大学况学文院长,答辩委员会成员有中心主任张蕊教授、会计学院院长章卫东教授、当代财经杂志社蒋尧明教授、周冬华教授等九位博士生导师。参与本次答辩的博士共三名,分别是李南海博士、王洋洋博士以及黄一松博士。 由于疫情原因,本次答辩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正式答辩前,答辩小组进行了演练,提前熟悉答辩系统与流程。答辩开始后,首先由答辩秘书报告答辩委员会及答辩人的基本情况,随后在答辩委员会主席的主持下,各答辩人依次就其论文的选题意义、主要内容、论文贡献、创新及不足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接受各评委老师的提问。随后各评委分别就论文格式规范、逻辑框架和专业等不同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并为该博士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指导性的建议和方向。经过论文陈述、问答环节之后,除专家以外的师生退出会议室,答辩委员会委员对答辩过程与结果进行评议并进行无记名投票。整个答辩过程有条不紊。 最后,根据无记名投票结果,答辩主席宣布三名答辩学生均顺利通过答辩,并向他们表达了诚挚的祝贺。最后答辩人与导师及答辩评委合影留恋。 本次博士生答辩会的圆满举行,意味着我校又向外输送了三名高质量的会计博士人才,希望他们今后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2020年中心工作计划 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方向,为明确中心发展思路、进一步提升中心科学研究质量,为江西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中心在总结2019年工作的基础上,参照教育部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要求,本着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以教育科研应引领学校特色发展为宗旨,促进学校质量建设,助推教师专业提升,丰富学校文化内涵的思想,制订本研究中心2020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总体建设目标 按照中心“十三五”建设规划,致力于把中心建设成国内学术界有推动力和影响力的会计研究和学术交流中心,力争进入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行列,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继续围绕学校核心课题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多种方式的研究。 为推动目标的实现,加强中心建设,中心的首要任务是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同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内有关大学同类研究机构的建设情况,把握发展契机。2020年中心将继续依托会计学博士后流动站和会计学博士点,在2019年基础上延续“业绩评价与诉讼会计”、“公司治理与融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监管”、“资本市场审计行为”、“上市公司资本市场效率”等研究方向的基础上系列课题研究工作。在加强人才培养、注重广泛引进人才,组建专业的人才团队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机构制度、完善机构设置、加强监督管理、强化运行机制。另外要拓展对外工作关系和网络交流渠道,努力产出一批有力度和影响的研究成果。 二、工作任务 中心围绕总体建设规划和目标,本年度具体完成的课题研究、论文论著的发表与出版、学术刊物的出版等工作任务如下:
中心除做好基地本身的科研课题的招标、研究工作外,采取经费配套的方式,把课题研究的工作重点放在争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国家项目的立项与研究上。同时做好国家级横向科研项目的外联与申报工作,争取引入一批国家部委等单位的横向课题,并做好省级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完成重大科研项目合作。专著出版通过公开征集、专家匿名审稿、择优采用,资助出版与本中心研究方向一致的专著(包括研究报告),使它形成系列和特色。创办学术刊物采用以书代刊的形式,建设中心的品牌工程,提升中心品牌形象。发表论文围绕中心的研究方向,鼓励专兼职人员在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相关研究论文,拓展研究领域。 此外,中心把为江西社会经济建设服务作为中心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积极鼓励专兼职人员参与实际工作部门决策咨询,提高中心解决重大实践问题的综合研究能力和参与重大决策的能力。为我省重大决策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咨询政策建议。 三、具体措施 1、机构设置 (1)中心在行政机构外,,确立了“业绩评价与诉讼会计”、“公司治理与融资”、“证券市场CPA行为与后果”、“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监管”“上市公司资本市场效率”五个重点研究方向成立五个研究室(所),以此加强研究工作的结构优化。 (2)按研究方向确立学科带头人 “业绩评价与诉讼会计”学科带头人:张蕊 “公司治理与融资”学科带头人:章卫东 “证券市场CPA行为与后果”学科带头人:廖义刚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监管”学科带头人:蒋尧明 “上市公司资本市场效率”学科带头人:周冬华 学科带头人不定期就有关研究领域问题召开会议。 (3)已经成立的学术委员会,作为中心的学术指导机构,并按章程行使职权,决定中心重大问题。 (4)成立由主管校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科研处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中心工作委员会。中心工作委员会在学术委员会休会期间,决定中心重大问题。 2、队伍建设 围绕中心五个研究方向,实行以“流动、开放、竞争、合作”为原则的全员聘任制,按“带(给)课题和经费进基地、完成课题出基地”的办法,继续聘任专、兼职研究员。通过以下三种方式选聘专兼职研究人员: (1)直接选聘国内外本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 (2)通过中心课题招标选聘校内外研究人员,发布1-2个重点项目,作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公开向社会招标,项目资助强度平均每项2万元左右; (3)按项目经费相应比例配套支助中心相关人员承担的国家级纵向和横向项目或省部级重点相关项目的研究。 中心聘任专职研究人员3名,兼职研究人员3名,所有专兼职研究人员实行流动制。 3、人才培养 为了培养高层次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提高青年学者的学术成熟,中心加强课题研究、培养环境以及其他条件的创造,努力使青年学者尽快成为会计研究领域的学术领头人和骨干。中心依托会计学博士点、硕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培养一批后续队伍,不断扩大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在注重学风建设的同时,树立和培养踏实的学术态度和学术精神。 4、运行机制 中心实行以项目制为主体的运行机制,采用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对研究项目和研究人员均实行动态管理:自带项目进基地研究,中心按相应比例配套经费;中心直接给项目和经费吸引人才进基地进行研究;对相关成果出版予以资助,对以中心名义发表在国内外重要权威刊物上的论文在校科研处奖励的基础上实行相应比例奖励。 5、积极开展科研工作考察,建立对外工作关系和网络交流 通过习题研究、专题研究、问题研究和课题研究等多方面深入开展科研工作,实现研究方式多样化。积极与教育部相关社科基地联系并进行考察学习,积累申报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经验;同时与相关领域的专家、特别是国内相关的学术权威建立联系。 6、鼓励对外学术交流,并加强日常科研管理 中心鼓励研究人员积极参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举办1次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并力争举办1次国际性学术研讨会;聘请校外专家到中心讲学2人次左右;建立论文交流制度,不定期组织科研论坛活动。加强科研管理过程化,即在重视课题立项结题的同时,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化管理,抓实资料的积累、过程指导和成果推广等。 7、抓好科研成果的宣传转化工作 加强对外宣传,完善中心网站,在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中开设中心科研成果方向的会计学课程,促进最新成果向教学层面转化;积极对外举办短期培训或讲座,为社会提供更新知识的学习机会;精选科研成果上报有关政府部门,实现科研成果向实地落实的转化。成果展示一体化,既有论文撰写、评比与发表的文本交流,又有上课、沙龙与论坛的实践展示。 8、内部管理 坚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从日常工作制度、项目管理制度、成果管理制度、研究人员的考评与激励制度、研究员的聘任与解聘制度、课题招标制度、对外学术交流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优化内部结构。另外要加强文献资料管理,提供并保障必要的科研条件。 中心以制度创新作为基地建设的重点。课题组研究人员实行聘任制,以合同形式明确各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完善制度约束机制和科研成果的奖惩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努力创新,健全有利于科研创新的长效机制。 |
||||||||||||||||||||||||
上一条:
2019年第3、4期中心简报(总第33期)
下一条: 2020年第2期中心简报(总第35) |
|